读书笔记作文八篇

来源:才华咖  本文已影响2.91W人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书笔记作文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读书笔记作文八篇

读书笔记作文 篇1

《明日之学校》一书不是一本教育学,它只是对课堂工作的一种描述,并从理论方面作些说明。尽管这样,我在本书中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哲学的印记。因为实际上本书所描述的是“今日之学校”,称它为“明日之学校”,意味着在杜威看来,它们是代表新学校未来的共同的趋势。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对印第安那葛雷学校的详细记述。葛雷是新兴的钢铁城市,但葛雷学校不是专门为钢铁公司培养工人,或者满足工业某一类专业训练的要求。沃特认为,问题不是要传授各个人具体工作需要的知识,而是要保持和激发少年时期的自然兴趣和热情,使每个学生能控制自己的身心,并保证他成功地做一个人和一个公民。葛雷学校的课程与印第安那一般公立学校所规定的一样,但是它力求把工作和社会的需要密切联系起来。“从做中学”是葛雷学校的基本要求,“所有儿童应当在适当的条件下忙着工作、学习和游戏”。

在《明日之学校》的最后几章里,杜威对通过工业进行的教育和有关问题作了广泛的论述。现行教育的许多问题和方法是在过去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在贵族制和封建制国家里,初等以上教育的课程和方法是为有闲阶级设计的;手工劳动是由奴隶和农奴承担的,对这些人的训练是一种奴隶式的教育。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关于知识和心智的观念是,身体的运用,尤其是手和感官的运用越少,就意味着这种智力活动的级别越高;真正的知识和思想完全是心的运用,而无需躯体任何部分的运用。于是,只有极少运用躯体的学科才属于自由的、高贵的学科。按照这个标准,哲学、神学、数学和逻辑是第一等的学科,其次是文学、语言、文法、修辞,等等。即使我们称之为艺术的那种东西,也被贬入下等的学科。因为绘画、雕刻、建筑的成就需要技术和手工的训练,教育应当训练人去欣赏艺术,而不是去创造艺术。杜威指出,虽然产生上述这些观念和思想的政治和工业条件已经开始消退,但是在有闲阶级对于一切劳工阶级享有理所当然的巨大优越感的时候形成的传统的东西,却仍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长期保留下来。

为了跟上时代的变化,杜威要求“学校教学的所有项目都应该在学校与维系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网络的联系中反映出来”,“除非把广大工人当做他们使用的机械上的盲目的大小齿轮一般,否则,他们就必须对他们所使用的材料和器械的整个物质和社会的事实有所了解。”他呼吁真正的问题是要对所有的教育进行改造,以适应随工业革命而来的科学、社会和政治生活条件的变化,那么已经在进行的具有这种广阔的目的的各种实验,就应被看做特别值得同情和明智的考察的。

在最后的一章里,杜威对所描述的学校的相似之点作了概括:重视所有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的品质和能力;运用自然的方法,“从做中学”;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用这些活动取代通常孤立的书本学习,以取得积极的道德效果;强调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工作,但不是在狭隘的意义上看待兴趣,一味迎合儿童,把传统的教材裹上一层糖衣,而是提出问题,使他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解决问题,目的本身将提供他坚持单调乏味的工作所需要的刺激。尽管这些学校的类型、结构、课程和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可是通过分析,它们显示出上述相似之点。相似的东西比相异的东西更为重要,因为它们表明了正在进行中的教育革新的方向。

全书最后归结到了“民主的教育”这个问题上。杜威认为,在最近150年间发生了改变人类生活和思维习惯的两大变化,一个是民主观念的发展要求教育上相应的变革;另一个是通过科学发明带来的变化,也必须在课堂中得到反映。把公立学校划分开来,结果表明一部分学校追求传统的`过多的书本教育;另一部分为应付从事手工劳动的人进行过多的“实际”教育,这是与民主精神完全不相容的社会宿命论的计划。杜威的结论是,以机会均等为理想的民主教育,把学习和社会应用、观点和实践、工作和对于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的认识,从一开始并且始终如一地结合在一起。在这里,杜威再次表现出了他的教育理论中的主要东西是社会改良主义。

读书笔记作文 篇2

《魔术全揭秘》讲述了魔术的历史,魔术是怎么出现的,有哪些伟大的魔术家。我们现在都很喜欢魔术,但是在古代,魔术师经常被指控为巫师被逮捕,投入大牢,然后处死。

你喜欢观看魔术表演吗?

你希望了解魔术的奥秘吗?

那么,《魔术全揭秘》这本书你一定别错过。

《魔术全揭秘》讲述了魔术的历史,魔术是怎么出现的,有哪些伟大的魔术家。我们现在都很喜欢魔术,但是在古代,魔术师经常被指控为巫师被逮捕,投入大牢,然后处死。

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各种有趣的魔术,比如消失术、纸牌术、逃脱术、心灵感应术、斩腰术、悬浮术等等,也告诉我们这些魔术的谜底,但有些古代魔术的秘密至今尚未解开。书里还教了我们一些很简单的小魔术和变魔术的技巧,让我们也可以在爸爸妈妈面前大显身手。

这本书是“可怕的科学”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可怕的科学”是一套科学丛书,共60册(现在应该超过60本了,因为《魔术全揭秘》就不在这60本中),分为经典科学、自然探秘、科学新知、经典数学和体验课堂五大系列。这套书很好看,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生动的漫画,语言幽默,让我们在轻松中学到很多的知识。这套书我已经买了35本,但是我只看了5本,还得抓紧时间看呀。

读书笔记作文 篇3

故事大意:

有一位小男生,出生满一个多月就被生母抛弃在新竹的火车站,幸好车站附近的警察找到一位会喂奶的妇人,为他喝奶,并把他送到了新竹县宝山乡的德兰中心。

他从小就生活在孤儿院里,没有见过他的母亲,对他而言,修女们就像他的妈妈一样。他非常喜欢弹琴,几乎所有曲子都会弹,但他有个禁忌,就是除非有人逼他弹母亲节的歌,不然就绝对不弹。到他长大以后,有一天,修女拿了个信封给他,里面有两张车票,一张是从生母住的地方到新竹车站的,一张则是从屏东到新竹的慢车票,修女告诉他,这个小城的人极少,要找出亲人应该是件容易的事。

小城的人极少,没有太多人住在那里,于是他很快就找到生母以前工作的学校了。校长是位女士,说他的爸爸是一位很懒的人,不肯去城外找工作,喝醉了就开始打他的哥哥和妈妈,因此哥哥也离家出走,不愿再回来。所以他的生母为了不让他遭受同样的生活,只好把他遗弃,不过他的生母在每半年都会去北部看他,甚至还保留着当时来回的车票,从此以后,他的禁忌消失了,能一首首的弹出母亲节的歌,也不再害怕过母亲节。

读后心得:

读完这篇“车票”的文章后,我觉得虽然有些父母亲是因为年少不懂事而将孩子抛弃,但世界上不是每个母亲都这么狠心,毕竟是自己辛苦怀胎十个月才生下来的,这位母亲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不惜牺牲自己,也要让小孩有美好的未来,能有这种胸襟的人,真是难能可贵。

读书笔记作文 篇4

《规矩和爱》读书笔记

阅读《规矩和爱》是老师给的任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和诠释家长如何更好的面对孩子和教育孩子。你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你的孩子呢?是响应你的父母的教育方式?还是通过各种媒体来学习式教育?还是用你自己的天性,没有约束,随心所欲的面对呢?

说实话钟老师在上期家长会上发布的任务中我没有当回事,心想:“很多年不看书了,突然让我来看书学习,实在是太困难了,根本看不下去。后来跟家长们聊起这事,许多家长想法和我一样。这个动作太难,看都难别说是写了,根本写不出这么铿锵有力的文章,所以家长们都会选择度娘,这一段可以复制一下,那一段也可以复制一下,这样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变成自己写的了。当然了为了体现家长们的智慧,绝对不能让孩子知道是从百度上抄的。”

看到很多家长们貌似看透了也看懂了《规矩和爱》这本书,也总结的超好,让我感觉家长非常有才。个个都是高手,这么优秀的家长孩子们不愁没有好榜样!这些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啊!

在这里我想提到的是我没有读《规矩和爱》这本书,但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又不能抄袭网上的读后感。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在手机里下载一个有声读物的软件,叫---听书神器。看书就想睡觉,听那就好多了。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听,我想这次家长们没有我智慧了吧!哈哈。

好吧!我也来说一下,所谓的大道理吧!教育孩子有很多种方法,这就是所谓的规矩。有处罚有奖励。就像我对待我们的员工一样,现在用的都是奖励制度。这也是从陈安之的励志里学来的,有的家长很智慧,很有思想。他们的孩子就不会弱到哪去,孩子很聪明一学就会,也不需要太烦神。我认为这里的智慧指的就是智商,但是我想说的是情商,因为有了高情商,智商就不会低哪去。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吧!

有一个年轻妈妈带着她孩子走在我前面。那小孩看上去顶多有4岁吧,但是话倒说的蛮利索的。进超市之后,这孩子妈妈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和孩子说:“你准备好的清单呢?按照纸条上面的开始选吧!” 我当时就想,这么个小的孩子会选什么啊?但是当我看到那小孩蹦蹦跳跳地拿着纸条跑到牛奶柜台那里的时候,我就知道我错了!这孩子一边看标签,一边跟她妈妈讲,然后她妈妈看都没看就拿了一箱牛奶。接着小孩又去挑水彩笔,一个个看来看去,那脖子仰的,我看的都疼,最后挑了款24色的让她妈妈帮他拿下。后来她又看着那个“清单”买了酱油、盐等等生活用品,还给自己挑了个小熊样子的水壶。整个过程大概有不到半个小时,我一直在远处盯着母女俩,她妈妈基本没有帮助孩子什么,只是当孩子遇到标签上不认识的字时,会询问妈妈,但是貌似超市里面的字,没有几个是这个小孩不认识的。最后结算钱的时候,我还在她们后面,那个小孩想买一个叫“炫迈”的口香糖,她妈妈当时说的一番话,我听后震惊了!她说:“第一,我们今天并没有准备要买这个,买这个就超出我们的预算了,这样是不对的。

另外,你认识这两个字么?如果认识,妈妈就奖励给你啊。” 那小孩很无奈的说不认识,结果她妈妈就跟他念了一遍,然后说:“你记住了,下次来超市,如果你认识这两个字,我就奖励给你!” 说完小孩很听话的不哭也不闹就跟妈妈走了。

真的很让人震惊!这个小孩仅仅只有4岁大,就能认识那么多字,而且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还会自己做购物规划,真是不简单!而且这妈妈确实懂得怎么教育孩子,所以说: 天才不是天生的,是培养出来的!最近我也在培养许有杰的各个方面,虽然不是太尽人意,经常会出错会丢三落四,这些好像我都不管也不去提醒但是我还是会密切关注他的一切,哪怕是他的一个微小的肢体语言。我也读过很多关于育儿的书,作为曾经的合肥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青春驿站”和“我们的小世界”的主持人,也做过相关的育儿节目相比较其他家长我更有经验,但是孩子与孩子也不一样,遗传因素也不一样,孩子的成长道路是需要我们的智慧的带领,必要时还要和我的孩子们斗智斗勇,我要学会做个“懒爸爸”这就是爱!这就是我所设定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道理讲太多了,有点不像我的风格了。家长们……孩子们不喜欢听大道理就让我们生活化的产生规矩中的爱!

读书笔记作文 篇5

书中第一章的题目是:存在问题的必要性、结构和优先地位。

这个题目好像和马列的唯物论差不多。套一句话说,就是物质问题的必要性、结构和优先地位。

物质和存在有多少相似性?为什么海德格尔不说物质性?唯物主义说物质是存在的,这个存在是海德格尔说的存在吗?其实,唯物主义说到了存在,却不在证明如何存在。和历史所有哲学一样,物质就在那里,我们都看见了,物质不灭。

唯物主义的存在因该是指物质的状态,即存在的状态。海德格尔的存在,是指人的存在生存和其之外的所有黑箱----而不是指人的认识思维对象,是规定具体个存在的最高的存在。思维和物质的这样一对范畴,在海德格尔来看,是抛弃了存在,是以族类存在代替了真正的最高概念的存在,认识与对象还是一对具体的存在概念。物质概念所反映的应该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此在,是此在面临生存的状态,是人的一种具体的存在。人可以通过这个状态体验存在,但这不是存在。先瞎猜到这里吧。

读书笔记作文 篇6

让我回到那个时代,那时,我还在成长之中,那时,诗泉滚滚而来,日新月异地不断迸涌,那时,雾霭笼罩着世界,蓓蕾有可能蔚为奇观,那时,我去丛谷之间,把盛开的百花采来。我一无所有,却满足非常,因为我追求真理,爱好幻想。还我那种不羁的冲劲,深厚而充满痛苦的造化,憎恨的威力和爱的权柄,还我消逝的青春年华!——《浮士德·舞台序幕》以这首诗开头,并非偶然。

《浮士德》是一部戏剧,在《外国文学名著&快速阅读》(中国纺织出版社)里,翻译者杨武能说它属于一部诗剧,而现在网上大多说它是一部话剧。出于对文本的多次研究,诗是其中对中心内容不可或缺表达,本文就暂定其为诗剧。《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他的创作延续了将近六十年之久。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总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

作为一种依靠舞台表演来实现许是的艺术,戏剧非常强调矛盾与冲突,因而戏剧结构技巧在表现矛盾冲突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剧本结构按照浮士德的感性冲动到理性冲动再到审美创造冲动,以不同阶层和层次,向前层层推进,境界一层高于一层,呈上升阶梯型,直到浮士德灵魂最终“上升”到天堂。歌德辩证地看待善恶的关系,不是视之为绝对的对立,而是把它看作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揭示了人类正是在同恶的斗争中克服自身的矛盾而不断取得进步的深刻道理。这在诗剧的开头时上帝有关善人须努力向上才不会迷失正途的议论,以及诗剧结束时天使们唱出的"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的歌词中都得到了明确的体现。总体上来说,《浮士德》构思宏伟,蕴含的思想博大精深,表现手法多样,融现实主义与浪温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映衬对比的表现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使光明与黑暗、崇高与卑劣、善与恶、美与丑等矛盾对立的双方特点鲜明地凸现出来,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从艺术上看,内容庞杂,用典极多,象征纷繁,使作品艰深隐晦,给一般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从某种程度上,这是不是影响了诗剧艺术表现力?

从思想上看,体现了资产阶级固有的软弱和妥协的本性,如靡非斯托是一个魔术神通的魔鬼,在他的掌控之下,浮士德失去了自我,甚至失去了他原有的“善良的灵魂”,他的很多不义之举都是在魔鬼的魔掌之下促成的。最后失明的浮士德听到一片劳动的声音,在他脑海里展现出一片土地肥沃、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陶醉其中,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我为浮士德因这一句话而皈依天堂的宿命感到不平,我认为此时的浮士德才是最真的自己,他挣脱了靡非斯托的控制,他那一句话纯粹是赞美之情溢满心中,不得自已而发出的一句由衷的赞美,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因此,浮士德并没有触犯与靡非斯托的订约。没有犯罪,却受到了非人的罪犯惩罚,何不为之扼腕叹息!作品这一结局是不是曲解了“满足”一词的本意?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停止探求了吗?其实作品是根本就没有让他有停止探求的机会啊!难道赞美之情有错吗?真情由衷赞美的价值意义又何在?

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疑虑设想只是个人见解,对于《浮士德》的赏析,相信各书友的看法会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读书笔记作文 篇7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的意思是花言巧语,曲意逢迎,通俗点的说法叫“拍马屁”。

“拍马屁”源于蒙古文化,蒙古族是马背民族,蒙人常以养得一匹好马为荣,有时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

可见,“拍马屁”本是一种风俗,并无贬义。然而蒙人建立元朝之后,趋炎附势者为巴结权贵,不管其马优劣如何,便争着拍马屁股恭维一番。

久而久之,“拍马屁”便成了谄媚逢迎、阿谀奉承的意思。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都会出现几个马屁大师。90年代初,有人专门编了本书叫《马屁大观》。编者从各种正史野史、民间小说中摘选了数百则“拍马屁”的故事,马屁大师们轮番登场,各成一派,可谓百屁争鸣,拍出了风格、拍出了特色。

不过,也有几条漏网之鱼不在《马屁大观》之列,但与书中的马屁大师们相比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武周时期的宰相杨再思,绝对是个集拍马屁之大成者。

当时,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依仗武则天的宠爱而权倾朝野。有一次,二张的哥哥张同休在司礼寺宴请百官,酒酣之时竟然当着百官之面取笑当时担任内史之职的杨再思说:“杨内史长得真象高句丽人。”

这句话如果放在今天,特别是受韩流影响的年轻人们,绝对会认为是夸自己长得帅或长得美。但当时唐王朝是当之无愧的天朝大国,高句丽这种附属小国在汉人的眼里就是“蛮夷”,所以说别人长得像高句丽人的意思就是,你丫长得真丑。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打脸,杨再思不但不怒,反而十分开心,还立即按照当时高句丽的民族习惯,将剪纸贴在头巾上,反披着紫袍,摇头晃脑地跳起了高丽舞,在座的百官无不鄙笑。

还有一个例子。当时张昌宗以美貌著称,时人都称他面似莲花,杨再思却说这个比喻不好,说:“不是六郎(张昌宗小名)似莲花,而是莲花似六郎才对”,一句话让张昌宗心花怒放,大赞这家伙会说话。

杨再思为官一任,基本碌碌无为,但凭着炉火纯青的马屁术,一直官运亨通,在政治斗争中始终屹立不倒。

不过,历史的审判向来公正,后世史学家用如椽巨笔将这个“马屁精”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不但中国人,老外也爱“拍马屁”,特别是日本人,竟然将“拍马屁”演变成了一种文化。

日文的“拍马屁”翻译成汉文叫“磨芝麻”,寓意对待上级或长辈要毕恭毕敬,就像双掌互搓磨芝麻的样子。

日本人受汉人礼治文化的影响,视“敬”如命。我们经常能看见电视中,日本人谦卑地九十度鞠躬,只敢看对方的脚,大声喊“哈伊”。

中国人原来也讲究这个。古代称身份高贵的人为“足下”,就是说您身份尊贵,我只能看你脚下那块地方。

现在中国人已经不再讲究这个了,但日本人还保留着这一传统。日本的社会强调上级对下级、前辈对后辈的绝对权威,对大部分日本上班族而言,磨芝麻是职场必备的技能,因此也就有了“马屁文化”。

有日本职员曾总结过职场的“马屁套路”,上司开玩笑冷场的时候要帮腔,说的有趣的笑话要在别的场合要再次提起,“上次那个笑话太有意思了”。另外,诸如“某某桑,我非常仰慕您…您太伟大了…我在您面前太渺小”这样恭维话要经常说。

在我们看来,这些话不仅肉麻而且做作,不过在日本,几乎人人都很吃这一套,甚至还出现了“拍马屁”的职业。据说东京两个大学毕业生在路边摆了个小摊,提供拍马屁服务,口号还挺文艺:“感觉一下你潜藏的魅力吧,纵容一下自己”。结果一开张,生意火得不行,让人不禁感叹生财有道。

这么一看,日本的社会风气好像也不咋样(咦,我为什么要用也?)。

不过,相比言语,日本人更看重能力和态度。日本人不反对“拍马屁”,但反感“只会拍马屁”。所以,在日本职场,马屁精终究还是马屁精,有能力的马屁精才是好员工。

其实,因为现实生存的需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拍马屁的时候,这无可厚非。马屁精不可怕,可怕的是只会拍马屁的“二十四K纯马屁精”。

在中国古代,无论是昏君还是明君,身边都不乏溜须拍马之人。但越是昏庸的君主,身边的“二十四K纯马屁精”就越多。

古代君王头顶上的冠饰叫冕,冕的两边各用一条丝绳挂下一个饰玉,称作瑱,因为可以塞住耳朵,所以又名充耳。充耳的目的,就是让君主不要去听一些谄媚之言,充耳不闻就是这个意思。

可惜的是,人们在加冕之时,只顾享受冠冕堂皇,却忘了耳边的警示。

所以,身居高位者,赞美之言可以听,但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如果听到那些和自己没关系的“马屁”,要果断扬起蹄子,一脚踢开。

踢开他们,才能看见真的自己,才能发现真的生活。

读书笔记作文 篇8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几本好书。这本《天狼》是我在这个暑假里最喜欢的书。这个故事起伏跌宕,曲折动人,苍凉悲烈,荡气回肠。书中以狗与狼的角度来看人类,那里的人类非常丑陋,会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这是一本动物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狼类,狗类与人类的遥远故事。在一个名叫桃花冈的地方,一只名叫雪玉的母警犬与一只在狼族如雷贯耳的独眼母狼发生了一次长达四年的战争,小山村里淳朴的一家人因这件事被卷入其中。最后,珍珍与雪玉发生了一场决战,雪玉终于嬴了。但珍珍的儿子山妖却逃了出来,当了狼王,突袭桃花冈。桃花冈就这样消失了

这本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站在狼与狗的角度来看人。在狼的眼里,人类就是恶魔、就是杀动物机器;狗就是背叛狼族的叛徒。在狗的眼里,人类就是自己一生的依靠,就是誓死都不能让他受到一点伤害的主人;狼就是要去伤害主人的凶器。就是这样。狼与狗就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了。

《天狼》还有一个场景,雪玉抛弃了它唯一一个没有攻击性的小班点。颠峰大战时,雪玉可是一只狗对付两只狼啊!而小斑点就是在这一个时候挺身而出,和珍珍的儿子同归于尽了。后来,雪玉就抱着为小班点报仇的心态打败了珍珍。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即使你看不起一个人,也不能抛弃他,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这一本书,演绎了一个长达四年的一个惊心动魄的战争;这一本书,演绎原始的狼性,忠诚的狗性以及光辉的人性;这一本书,演绎了遥远的野性的恨,永恒的温柔的爱……

爱,是不分界限的;爱,是不分种族的;爱,就是这世界上最伟大、最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想这就是《天狼》所要揭示的主题。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