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来源:才华咖  本文已影响2.9W人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今,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积累的一些做法。

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一、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准确、简洁易懂。

数学是一门对教师语言规范性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尤其是一些概念、定理,一字之差,或者字词顺序颠倒,都可能造成不同的表达意义,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规范准确。同时我们面对的是十几岁的初中生,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课堂语言又要简洁,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这样才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课堂效率有效提高。

二、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课堂上总是呆坐着不少一言不发的“陪客”,这时,我们应善于用自己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如:“你说的真不错,如果再大点声会更好。”“你回答的很对,看来你不仅思考了,而且思考的很认真。”“老师很高兴看到你也能积极发言了,继续努力,你一定能

成功。”“你还有疑问吗?”“你需要什么帮助吗?”等等。当然,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单靠语言是不够的,还要有形态语言的补充。面带微笑可以增强学生与你的交流,用目光及时提醒学生的一举一动,特别是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回答问题不完美时,要用目光提醒和鼓励学生。这不仅会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产生一种被重视、被关注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充分施展这种无声语言在课堂中的特殊魅力,使“无声胜有声”。

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许多同学在踏进中学大门的同时就已经担心起能否学好数学。因为数学本身是一门内容抽象而枯燥的学科。因此,如何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这就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重大课题。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注重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4、开展趣味游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 、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

四、充分调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主动性。

1、合理构建小组,明确成员分工,加强小组管理。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

另外还考虑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的差异。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每四人一组合作,这种方法最适宜,能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每组选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长(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一名副组长和两名组员。组长负责安排合作学习任务,调动本组积极性;副组长负责收发、检查作业;一名组员负责记分。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互问来探究知识,提高表达能力,轮流检测,避免了讨论是个别同学的“专利”,其他同学是“绿叶”现象的发生。力争让优等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

2、小组合作要讲究实效性,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在备课时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学案,准确把握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避免将小组合作简单地理解为小组讨论,不管问题合适与否,都让学生合作讨论。合作学习之前,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方法、步骤和任务分工,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标准。创设必要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生活体验,去认识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讨论前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否则,就容易出现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的情况。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

倾听他们对所研究问题的看法,以便在反馈展示时层层深入。

3、利用竞争方式,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